選紙是門非常大的學問,選對紙材不但印的漂亮、加工流暢,更能讓客戶滿意笑咪咪的付款。但面對上萬種紙材時究竟該如何挑選,才能省時省事又省力呢?
就讓我們先從紙張最簡單的二分法:塗佈及非塗佈說起 –
1.何謂塗佈
塗佈紙(coated paper)是在基紙(未加工的原生紙漿抄製的紙)塗上一層塗料(coating color), 再經過乾燥、壓平等過程,讓紙面平滑適合印刷及加工。
而依據塗料的厚度可將紙張分類為 – 原紙(未塗佈)、微塗、輕塗、重塗。塗佈愈重的紙張愈光滑(如銅版紙),塗佈少的紙面愈粗糙(如模造紙)
圖1 – 電子顯微鏡下的紙張:基紙、微塗、輕塗、重塗
2.塗佈與非塗佈紙有什麼不同:
平常為了方便與客戶溝通,我們會詢問希望使用銅版紙或模造紙,但其實並不是只有這兩種紙可以選,而是以銅版紙代表重塗佈,模造紙代表輕塗佈。以此來了解客戶希望表現的質感。待客戶先決定想要的感覺再來翻閱各家紙廠的紙樣,才不會在上萬種紙張中迷失方向。
●重塗佈紙 -銅版紙系列 :依塗佈程度有特銅、雪銅、鏡銅…等不同的系列,重塗佈紙的特色是表面平滑帶有光澤,印刷時能表現飽合的色彩,且乾燥速度較快,可節省加工時間。
但缺點是缺少手感(觸感)、反光易影響閱讀。
●輕塗佈紙 –道林(模造)紙系列 :也可以稱為文化用紙,像是居家必備的double a ,筆記本、便條紙…等。紙面不像銅版紙光滑較為粗糙,吸墨性較銅版紙強,所以印刷後顏色比銅版紙暗沉。在翻閱時的觸感是五感之一,能為視覺外提供另一種感受。所以有時該如何取捨就憑個人喜好了。
圖2 – 塗佈及非塗佈差異示意 – 塗佈紙反光較平均,故色彩飽合鮮明;未塗佈紙反射光線雜亂,故彩度及飽合度較低
●輕塗佈紙 –進口紙 :由國外進口的紙統稱為進口紙。台灣自行生產的紙張多為銅版紙、道林(模造)紙及常見美術紙,選擇性不多。除了國內自產紙張外,進口紙多從日本、韓國、歐洲進貨,代理紙商為了降低成本,通常會到一定量時再由船運進口,所以進口紙的成本較國產紙高,且存量也要看運氣。可是能供選擇的種類非常多,能為設計提供更佳的質感及選擇。
3.好的紙一定貴,貴的紙一定好?
各國家的氣候不同,讓不同的木材纖維密度不同,加上每種紙的塗佈方式也不同,所以印刷時要非常小心。避免錯誤的判斷導致加工困難,尤其是交期非常趕的案件,在紙材的挑選上要更加注意,因為印刷完的紙必須等到墨乾後才能進行其他加工,若在紙未乾時貿然搬運或裁切,一定會造成拖痕或印背等暇疵。連運送都會有困難時,更不用說燙金、摺紙等其他加工步驟。
塗佈淺、基紙厚、磅數高的紙要用uv印刷;塗佈厚、基紙薄,磅數低的紙則不用。有經驗的設計師會在印刷時要求到現場看色,根據試印的紙張(試車紙、放數),要求印刷師父調整墨量、壓力值及噴粉量,來配合不同的紙張特性。看色除了具備用紙的經驗及判斷力,還要能指揮師父執行。有時為了求省事,比較麻煩的作法師父會表示辦不到。這時若經驗不夠的設計、或是業主本身,可能就會誤以為真的辦不到。讓原本可以滿分的作品變成只剩七、八成。
紙張不是愈貴愈好,而是在客戶的預算與期望間取得平衡。若設計師經驗不夠,無法將紙材特性發揮,再貴再好的紙也只是浪費。所有的紙張只要應用得當,就能為作品加分,也為客戶省下成本。
誰都不希望在交貨 / 收貨時,發現質感不是自已想要的,整批作廢重新來過的成本,絕對比事前充分開會討論還要多更多。紙廠、版廠、印刷廠是三個獨立又聯合的單位,而印刷是一連貫的流程。術業有專攻,懂紙的不一定會操作印刷機,懂印刷的不一定能將每種紙倒背如流,所以如何串連各家下游廠商完成作品,便是設計師最大的功能。
對「紙張第一課:塗佈紙 vs 非塗佈紙」的一則回應
迴響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