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選紙材時,除了看塗佈及手感之外,再來要注意的就是紙張的規格了。
常聽到磅、克、條數…等名詞,或是在紙樣上看到標註著密密麻麻的英文跟數字。這些要如何成為挑紙的判斷依據呢?
一、名詞解釋
所以一般常說的200磅銅版紙或180磅模造紙的「磅重」,指的是這種紙500張時的重量
而「基重」排除了面積大小及數量的因素,單指一張紙有幾公克重,描述更為精準。故業界現在多以「基重」為標準,在下工單或是紙樣查詢時使用。
但長期下來台灣人的口語習慣,描述紙張時會講「磅重」,導致大家對於這兩種名詞的混淆。不過反正大家說久了,不太會去挑語病,知道彼此在說的是同一件事就好。
「條數」的使用就比較正式了。因為密度跟重量不一定成比例的關係,所以在挑選紙張時必須考慮印刷品的用途。
例如要做內頁紙時,若條數太高(厚度太厚)會導致翻閱困難,而封面紙條數太低則容易損壞。
一般紙張夠不夠挺,在查詢紙樣時用食指撥撥看就能感覺出來。更精準的就是使用量紙器,或致電詢問紙廠。
要說明條數與磅數間的關係有個簡單的例子:
Double A影印紙為100g重,條數約為11條
衛生紙,大約才2、30g重,條數約為11條
一樣的條數下,不同的重量讓這兩種紙材有不同的手感。
衛生紙為木槳製作,撕開時纖維細長,所以條數高但摸起來鬆軟;而影印紙的紙漿打得較碎,但製作時將紙壓的緊密方便書寫,所以手感硬挺。
所以從以上三種測量法可以得知一張紙的基本資訊,有經驗的設計師在挑選紙材時就可從這三種資訊,加上塗佈厚薄來決定後續加工程序,並且預防意外發生。
因為紙張一但上了印刷機,一個判斷錯誤就會導致成本增加或工時延長,所以事前準備充份才是交貨順利的關鍵。
二、挑紙流程
.完成尺寸→決定紙張的開數
.印刷效果→決定紙張的塗佈
.手感加工→決定紙張重量及厚度
記得以上幾點原則,挑起紙張來便能快速縮小範圍。另外最重要的一點:要考慮客戶預算來決定紙材,以免用心挑選的紙張在報價時就被駁回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