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刷第二課:檔案完成之後呢?

無論你是設計系學生、自由接案者或是在設計部門工作,通常你的責任在完稿後就結束了。接著將熬夜多日才完成的檔案交給印刷工務或其他配合的單位之後,過段時間就會拿到既熟悉但又陌生的成品。當你看著它,腦中忍不住想著

「這是我當初標定的顏色嗎?」「為什麼打樣跟成品落差這麼大?」「工廠一直告訴我辦不到,但到底為什麼辦不到?」好像你辛苦做好的檔案,經過一場神祕又曲折的旅行,變成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了。

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,設計與印刷離的愈來愈遠?

在那個手工完稿的年代,一個計算錯誤或標示不明,所花費的時間可不是按下ctrl+Z這麼容易就能回復,當一個「美工」對印刷愈了解,他愈能避開危險且省下更多時間來接更多的案子。但隨著電腦的進步,「設計」只要在螢幕上移動滑鼠及鍵盤,一張精美的稿件就完成了。當錯誤愈容易修正,人們愈不會在意它。加上大專院校為了增加招生率,將商業設計細分為平面、數位、空間、工業。而有設立印刷或製圖專門科系的學校,在台灣所剩無幾。從那之後,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是創意、發想及技法;而印刷產業的從業人員,是在職場跟著師父或前輩學習操作且運用機器。當學習與運用在不同的環境下各自成長時,設計與印刷的隔閡便愈來愈深。

難道我要放下一切,直接到印刷廠當學徒才有辦法搞懂印刷嗎?請別衝動,一個印刷品的完成需要從紙廠、版廠、印刷廠、上光廠、燙金軋型廠、裱紙廠、折紙廠、裝訂廠…等多道手續才能完成。若每間工廠都非得當學徒才能學會的話,等你完全熟悉所有技巧之後也可以準備退休了。

好的平面設計師不一定要自已發印刷,但一定要懂印刷是什麼。接下來的文章中,會陸續將設計在發印刷時遇到的問題作個整理,希望能協助更多設計師認識印刷,只有知已知彼,才能避免風險,進而駕馭風險。

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