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政府 社會局簡介

十月中時接到北市府社會局的來電,委託及思設計及印製簡介,但需在12月底結案。當下我們立即啟動緊急模式 – 首先開會確認開數、尺寸、頁數及本數。這次因為有之前社會局製作的簡介,使用久了多少都會有些迴響,例如尺寸較小、字太小長輩看不到…等等,諸如此類的訊息也能提供一些評估方向。再加上預算考量,於是選擇內頁使用顯色性佳的雪銅紙、封面沿用之前帶有水彩紙紋路的藝紋紙。

材質決定後便由設計來凸顯主題 –「心中的空缺,用愛來填滿」,除了強調社會局關懷弱勢,填平差距的理念外,不同顏色的內頁可用來區別業務項目。當我們提出此構想時社會局非常滿意,但實際印刷時有個很大的難題,那就是 – 平膠裝的封面不適合軋洞。

社會局封面
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簡介封面-利用圖形漸變來表示心中的空缺慢慢被填滿

 

在設計圖通過後,我們帶著簡易的樣本到裝訂廠進行討論。平常在製作封面有軋孔的書籍,多是使用硬皮精裝,因為硬皮精裝的封面是半手工單獨製作,可以軋完洞再與穿線好的內頁以扉頁粘合。而平膠裝的封面是裁單張後,在裝訂機台上與內頁粘合。也就是說 – 有孔的封面在輸送帶上容易被齒輪卡住,會造成毀損或停機。

 

IMG_7081
平膠裝的配頁台,裝在輸送帶的最前端,圖為社會局內頁,總計有11台

 

而尷尬的是,我們設計的圓剛好與封面帶紙的滾輪一樣大,機器高速運轉時只要有一張卡住,後面的封面便會全擠成一團造成停機。當時討論的方向有:慢速手送封面、薄磅的紙浮貼在封面裡、裝訂後再雷切、放棄有孔改由平面表示…等方式。但這些方法都是理論,在內頁往返校稿的時間,我們多次與裝訂廠廠長、軋型廠進行測試,最後決定以"不軋全斷"來處理,也就是將軋型的節點增加,讓圓孔不易掉落,待裝訂完成後再手工剝除的方式,最後加上廠長親自操作機台,我們的設計才終於實體化。

 

社會局扉頁
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簡介 – 封面及前八頁軋型

 

最麻煩的封面及前八頁的軋型問題解決後,接下來便是內頁的編排。此書內文為中英對照、而府方提供的活動照片不知為何數量有點少。所以我們另以插畫將每個主題呈現,除了增加內頁的豐富度,溫暖的筆觸也能讓生硬的圖表變得柔和。

社會局內頁
內頁編排版型
社會局插畫
內頁插畫局部
社會局圖表
訊息圖表設計

 

設計師在發想、繪製草圖及完稿時,通常會以「視覺」為優先考量,有了電腦的協助,可以合成模擬圖,再輔以一些手工的模型給客戶做確認。但有時理論上可行的處理方式,實際在操作時卻會有難處,而這時就會需要從「工法」或「技法」下手。而工廠所擁有的是「經驗」,他們可以提供、分析製作過的案例供你參考,或想一些手法讓他們在製作時不會太費工,但最終決定的人仍是設計師,因為每種工法都一定有優缺(好的費時、快的太貴),孰輕孰重該由設計決定,而工廠只是執行單位,因為稿子你做的;技法你決定的;每間工廠都只會參與其中一部份加工,只要最後的成品好壞有個人可以負責(通常這個人指的就是設計師),其他皆與工廠無關。

所以我們常提到,設計師不一定要自己跑印刷,但一定要懂印刷。對於「工法 / 技法」了解愈多,在設計時便能自由變通不受限。當你委託印務代為處理 / 或是僅接設計案,印刷由客戶自理,這樣做只能稍微減輕工作內容,並不代表你不需負起全責,因為客戶自己找的印刷廠一樣可以把責任推到你身上。

看到這邊大家可能心想:天啊,做設計壓力那麼大那我乾脆賣雞排算啦!我們並不是想讓競爭對手變少,而是想提醒大家「工法 / 技法」是可以學習的,只是要用耐心去換。印刷不是只有到工作坊玩玩網版、或發一些合版名片就能理解的,所有的工法都會互相影響。像此次的封面我們必須先到裝訂廠確認只要孔不會掉就可以裝,再到軋型廠確認幾個節點才不會掉,再往前推到印刷要如何拼版軋型才好軋,再來尋找什麼樣的紙材厚度才不會軋完孔變軟趴趴…如此環環相扣才能把我們的設計實體化。所以多參與印刷流程、多與印務討論。讓「工法 / 技法」成為「視覺」最強力的後盾。

 

廣告